多丝正比室(多丝正比室实验报告)

频道:电子元器件 日期: 浏览:473

多丝正比室

本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分享多丝正比室(多丝正比室实验报告)

工作在气体特性曲线的正比区(见气体电离探测器),且具有多丝结构的一种新型粒子探测器。1968年G.夏帕克等在深入研究正比计数器原理的基础上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制成第一个可供使用的多丝正比室。正比计数器是由一根阳极丝和一个构成阴极的管子所组成。丝置于管子中心,工作在正比区。原理是:通过加较高电压而获得较大电场强度,粒子在管内电离产生的电子将在二次碰撞间受电场加速获得足够能量,从而再电离其他气体分子,最后收集到的电离数(输出脉冲)将比初始电离大许多,但又正比于初始电离。早在20世纪30年代,正比计数管就已获得广泛应用。但由于管子外壳限制,难以制成空间定位精度高的大面积探测器。1949~1956年有不少人想试制具有多根阳极丝,公用同一阴极,装在同一室壳内的“多丝正比计数器”。但都没有成功。夏帕克指出多丝构造的机制是:在电场和一定气体条件下,入射粒子在阳极丝附近由电离而引起气体放大,产生“雪崩”式的电离增殖,在该丝上建立一个负脉冲,而相邻之阳极丝及阴极丝平面感应出相反极性的正脉冲,至于电容耦合的同极性脉冲通常小于1/10,且可改变电容使之更小。因此,使用只对负极性脉冲灵敏的放大器,就可使每根阳极丝像一个正比计数器一样独立地对入射粒子计数和定位,其定位区域以二根阳极丝距离之半为界,即某丝上有脉冲输出,就表明有一粒子入射在该丝的1/2丝距区域内。


多丝正比室(多丝正比室实验报告)

  多丝正比室有方形、长方形、圆筒形等。常见的方形室见结构示意图,小的面积仅几十平方毫米,大的达十几平方米。阳极丝常用20μm、40μm直径的镀金钨丝,阴极丝通常用 100μm左右的铍铜丝、镀金钨丝或不锈钢丝。最常见的室框架为玻璃纤维板,窗为涤纶薄膜。气体常用流通式,最有名的是体积之比为75.0%氩+24.5%异丁烷 +0.5%氟里昂13B1构成的“魔异气体”。各丝均接有放大器,并连接计算机进行精确的定位测量和在线分析。

多丝正比室(多丝正比室实验报告)

  目前多丝室已广泛应用于粒子物理实验,成为高能物理实验的主要探测器之一,许多实验已达到使用几千甚至几万根阳极丝的规模。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天文学及宇宙线物理中,并正在逐步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如X 射线、正电子、质子或中子的照相诊断。

  多丝正比室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定位精度高(几百微米)、时间分辨好 (约20纳秒)、允许高计数率(每秒丝)、直流高压下自触发工作、连续灵敏、能同时计数和定位、易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能在高磁场中工作、有较好的能量分辨本领,并可从一个室单元中同时读出x、y两维坐标。

关键词:正比实验报告